多方密集布局,渗透率快速提升,域控制器究竟是何方神圣?都有哪些神仙技能?
在说明这一问题之前,我们有必要先来看看,在域控制器“上阵”之前,相关系统或部件是如何运作的。
域控制器的前身是ECU(Electronic Control Unit),也就是电子控制器单元,又称为汽车的“行车电脑”,它们的用途是控制汽车的行驶状态以及实现其各种功能。
在目前大部分传统汽车采用的分布式E/E(电子电气)架构中,ECU在汽车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安全气囊等各底层执行零部件中广泛应用,承担决策功能。而在这样的架构下,要实现智能化功能的升级,就需要增加ECU的数量。
正因如此,近年来随着汽车加速智能化,汽车中的ECU数量激增。据了解,从1993年到2010年,奥迪A8车型上使用的ECU数量从5个骤增至100余个,奥迪A8L装配的ECU数量在2013年也已超过100个。
而随着智能化升级的加速尤其是自动驾驶的发展,一味增加ECU数量已并非良策。
由于不同ECU来自不同供应商,无论是汽车功能的开发还是后期的维护升级,车企均需要和这些供应商分别沟通协作,过程繁琐,汽车开发周期也因此拉长,人力物力成本随之增长。
不仅如此,ECU数量的不断增加,提高了电源和数据分配的布线难度,导致越来越难进行自动化生产,而要更多依赖人工,当前人工成本上涨,如此一来自然不划算。另外,各个ECU的运算能力不一,都需要自己的冗余设计,这也大幅提高了车企的成本。